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纽约客(9)零和博弈(Zero-SumGame)【性侵预警】(2 / 5)

同时,不会去思考那张纸会不会痛。

他只是推进。他只是碾压。他只是执行。

他们只是推进。

他们只是碾压。

他们只是执行。

权力从不会感受。权力不会共情。权力不会思考对错。

权力只会遵循最小阻力路径。权力只会服从万有引力定律。权力只会下压。

不麻烦,不复杂——这世上最简单、纯粹的愉悦与乐趣。

§

漫长的两次。他事后去了书房。

柰独自一人蜷缩在床上,像一具被履带碾滚过的血肉之躯……隆隆的轰鸣声在记忆深处渐行渐远,乌黑长发与肠脏骸肉、衣裤残布绞黏一团……滩滩血肉被轧印出条形纹路,抹开在水泥柏油灰的丝绸床单上,一道道深浅交错的血痕延展,随着铁轮缓慢不懈的前进碾行,渐渐稀薄、模糊、淡逝……

那一夜,同样的梦,她做了一遍又一遍。冷硬的钢笔笔尖,如星星般在黑夜中闪着银灰的暗芒,唰唰于纸页上前行……一遍遍的自我陈述报告……一遍遍在合同下方签名……一遍遍眼看自己被自己出卖……

信仰一次次崩塌,道德一次次迷茫。上帝一次次被处决,星空一次次被掐灭……

§

第二天清晨,她在被泪水浸透的枕上睁眼时,他照常刚从健身房回来。沐浴、洗漱、早餐、通电话、安排日程、更衣……canali高定羊绒西装熨帖无褶,真丝领带垫羊毛内衬,搭配银质领带夹与袖扣,每一处细节都一丝不苟,分毫不差,一切井然有序,如他的任何一个周一。但,出于某种她不能窥透的心理,他让司机下车,亲自开车送她回上西区。可一路上,他又几乎没和她说一句话。

车技一如其人,沉稳克制,不露痕迹,刹车、启动、转弯行云流水,平滑流畅得让人察觉不到任何惯性。引擎的低吟深沉而内敛,静谧得仿佛空气本身在推动车辆前行,车轮碾过沉灰的柏油路,寂静无声,如丝绸滑过黑曜石般光影沉浮的黎明。

临下车时,他垂睫视向她,声音平静冷淡地命令:“bereadyby6:30wearthegreendressi’llpickyouup”(六点半前准备好。穿那条绿裙子。我来接你。)

他顿了顿,抬眸冷冷地扫了她一眼,淡淡补上一句:“don’takewait”(不许让我等。)

柰张了张嘴,嗓音低暗哑涩:“-yshiftatthelibrarybegsat—”(我……我得去图书馆打工——)

sterlg不会明白——不,他或许会明白,但永远无法体会、理解,无法感同身受。就像柰和她父母这样的小康家庭知识分子,无法切身体会农民、跳楼的车间工人、下跪的外卖骑手的痛苦一样。sterlg们从出生起就拥有家族信托基金,六七岁开始接触股票,读ft、wsj等报纸,八九岁就被父母拨给一笔“启动资金”,让他们在拍卖会、股市上锻炼投资能力。他们在家庭对话中习得的,不仅仅是更高阶的词汇量,更是观察人、分析事的理性方法——是上流社会的文化资本。他们的世界里,交流是理性的、讲理的、平和的、非感情用事的。

但这种理性,并非马克斯·韦伯(axweber)所说的【价值理性】(wertrational)——即,一种与世俗成功无关,仅由道德、宗教、美学信仰决定的理性。这是一种纯粹的【工具理性】(eckrational)——即,遵循社会与资本游戏规则,将一切作为手段,以世俗利益的计算和目标为导向的理性。

像柰和妈妈之间关于康德的讨论,大概只会存在于知识分子家庭。而当她走入社会,也最容易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撕裂,被无休止的功利考量压垮,最终陷入虚无主义、价值消解、犬儒主义的循环。相比之下,工人家庭或贫困家庭,则鲜少出现长篇大论的分析、讨论、商量,甚至没有“对话”这个概念。语言的存在,仅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,而不为进行抽象思考、价值辩论、理性分析。这种文化资本的差异,是阶级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。

打工。她需要打工。

sterlg没有从小体验过“需要打工”是什么感觉,他永远无法真正理解——在课程、作业、实习的重压之下,还得去图书馆或学校餐厅打工,一周10-12小时,因为即便助学金的一部分是grants(奖学金),但另一部分是work-study(勤工助学)。他成长的环境里,“买得起”是理所当然的,是一种存在的前提,一种像空气、阳光、雨水一样的背景条件,而非要靠时间、体力、精力,一点一点艰难换取的生存条件。

他记得六岁时在餐厅点了份9679的鱼子酱意面,而妈妈只是淡淡瞥了眼菜单,然后继续和朋友讨论布列塔尼的葡萄酒产量。不是因为她骄奢,而是因为她根本不必,也不会去“感知”这件事的具体意义。钱,对她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。sterlg也是一样,他知道钱的运作方式,他比大多数人更擅长投资、交易、管理运作资产——对他来说,这是个数字游戏——但“为了钱去工作”这种概念,对他来说陌生得像是某种远古文明遗留下来的生活方式,陌生得让他不适。

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该被压垮、该被束缚、该被困在生存泥沼里的人,却在他的面前,用那种……理所当然的态度,说她得去【打工】。就好像她的世界里,财富的缺失并不是一件值得羞耻的事,也不是一种束缚,而只是一个可被习惯的现实,一个她可以自然接受、甚至在其中找到秩序和意义的现实。

她一点也没有嫉妒过他。

这是最让他恼怒的地方。

sterlg见过太多双眼睛,每一双都带着欲望,或显或隐。下位者的谄媚算计,同学间的艳羡钦慕,同阶层人的酸涩嫉妒。无论哪一种,他都熟悉、习惯、享受。他接受被讨好,也接受被憎恨、嫉妒,因为那意味着他拥有的东西足够让人渴求,足够让人不甘,足够让人仇视。那是一种隐藏的权力感。

但柰不一样。

她看着他的方式,像是在看一扇关上的门——不是挣扎着想要进入,不是沮丧于进不去,而是知道那扇门并不通向【真正属于她】的道路。

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,急于跻身他的世界,学习他的习惯,迎合他的游戏规则。她以一种近乎冷漠的方式,把他的一切归于“与己无关”。她不是不识货——名画、名表、名车、名酒、赛马、击剑、高尔夫,在大学的几年,她都学习过、见识过——而是根本不想伸手,既不贪恋,也不忌惮。她有她自己的轨道,有她自己的生存方式,有她自己的满足,而她居然——居然【不想要】,她居然能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。

这是最让他无法容忍的。

她不是个宠物,甚至不是个爱人——她是个势均力敌的【对手】。并非在金钱、阅历上,而是在人格上。她的【自我价值】清晰而完整,不容他来决定、塑造。实际上,她的【自我】代表着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、另一套价值体系。她的【存在】,是对他整个世界观的一种侮辱、蔑视——她活得那样真实、充盈,不需借由任何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。

他习惯于让普通女孩儿们窥见金钱世界、奢靡生活的一角,再在玩腻后残忍地把她们一脚踹出,看她们崩溃、发疯、怀疑自我、怀疑人生——正是所谓“烧仓房”的乐趣。但有些女孩儿的自我意识如此强大——她们工作,她们写作,她们思考,她们选择继续学习钢琴、水彩、法语,她们游泳、跑步、阅读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